天守

犬山城於16世紀築城,在過往數萬座城池之中,犬山城是至今仍保留當時面貌的12座城池之一。

據信其天守有著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式樣,亦被列為國寶。敬邀您欣賞之中的結構與巧思。

天守全貌

何謂天守

日本的「城池」是以護城河、石砌城牆、圍牆等所圈圍出的防禦區域,「城池」內的象徵性建築物即為「天守」。天守在戰爭期間扮演著統率指揮的司令塔,亦是守城時的最後堡壘。在日本迎接太平時期後,天守便喪失其戰鬥意義,轉被視為權威的象徵。

望樓型與層塔型(結構類型)

日本城池的天守,包括「望樓型」和「層塔型」這2種類型。「望樓型」是人們開始建造天守時的初期樣式,其型態是在約雙層高度的建築物上方,加蓋二~三層的瞭望塔。犬山城的天守即是典型的望樓型天守。「層塔型」則是從最底層逐樓向上疊建的結構,咸信是在後續時代問世。

天守的結構

不同於一般的建築物,望樓型天守的屋頂數量與樓板數量未必一致。為此,外側可見的屋頂數量以「重」(層)表示,內部的樓板數量則以「階」表示。犬山城的天守,外觀有著三層,但在大屋頂下另有樓板,因此內部共有四階。

 

地下一、二樓(地窖)

石砌牆面內為地下二樓,天守的出入口就位於此處。地窖(石基結構物)是古老城池的獨有構造,現今幾已難尋。即使敵方突破入口殺進內部,只需運用此狹窄石室及陡斜樓梯,即可輕易防守。

一樓

附櫓

樓梯旁往右方突出的房間,是為擊退敵軍所設的攻擊型空間,稱為附櫓。從此處可將地下樓層至入口處一覽無遺,當敵軍攻來,企圖撬開正面入口時,即可持弓箭狙擊。此種戰鬥方法,在當時稱為「側向箭攻」。

梯形配置

試著從附櫓位置瞭望一樓的佈局,會發現右側牆面朝著房內傾斜。
犬山城築城時是配合著地基形狀建造而成。也有一說,將牆面傾斜搭建,在從本丸入口處觀看時,天守會更顯雄偉。

大鋸的使用痕跡與角釘

在犬山城天守內,可以欣賞到現今已鮮少使用的往昔技術。
窗戶旁的木柱上留有以「大鋸」塑形的痕跡,這是一種人們從15世紀開始使用的工具。
另外,地板上釘有四方形的釘子。這稱為「角釘」或「和釘」,在19世紀圓釘開始普及之前,人們都使用著此種釘子。

投擲角樓

在一樓北側的東西角落,皆有一處突出於石牆外的部分,這是稱為「石落」的投擲角樓。當敵軍試圖攀爬石牆時,即可投擲石塊等物品以求防禦。其中當然也設有可供發射弓箭和砲彈的小窗(縫隙)。

高階客間

這是天守內部唯一鋪有榻榻米的房間,建造於江戶時代。此空間是為了當時的城主成瀨家,以及等同其上司的「名古屋城」尾張德川家家主所打造。此處專供身分高貴的人物使用,地板刻意架高一層,屋內北側設有稱為「武者隱」的空間,可供護衛藏身其中。
榻榻米邊緣的花紋,代表著可坐於該處的人物身分。大片花紋屬於將軍家的己方大名(領主)、具有權勢的大名等,皆是將軍家關係密切的人物;較小的花紋則屬於「外樣大名」,意即過去曾經與德川家敵對,關係較為疏遠的大名家族。此房間內的物品約為中等尺寸,隸屬於歷代效力於德川家的家臣所有。

二樓

武者走道與武器庫

中央處的房間為武器庫,內部的層架呈環形排列,據信過去用於保管盔甲、長槍等武器防具。
這條遼闊的走廊稱作「武者走道」,誠如其名,是用來供武者也就是士兵們在戰鬥時通過。走廊寬度充足,天花板也挑得夠高,因此即使穿著盔甲、呈持槍狀態,也不致於彼此碰撞。

三樓

破風間

此房間相當於二樓屋頂及其上所乘載的瞭望塔,考量採光而四面開窗。開窗處的屋頂擋風飾板稱為「破風板」,東西向設置「入母屋破風」,南北向則設置「唐破風」。據信唐破風較入母屋破風更具裝飾性,因而朝向北方的美濃以及南方的己國,用以展露權威。

四樓

環形外廊、欄杆

四樓的屋外,環繞著一圈外廊與扶手(欄杆)。在名列國寶的5座城池之中,唯獨犬山城可步出外廊,將周遭360度的景色盡收眼底。南側有一整片濃尾平原,正前方遠處的市區是為名古屋,再往前則是小牧山,可隱約窺見小牧山城的倩影。自西側和北側可眺望木曾川,亦可望見歧阜城。

華燈窗

出口兩側配置「華燈窗」,這原是一種用於寺院佛殿等處的高規格窗型,此處僅為貼附於牆面上的裝飾,用以增添格調,並不具有窗戶的功能。